南海顺德香云纱之争案一审判决
去年,南海、顺德的正牌香云纱之争的官司,在媒体和网络上吵得热火朝天,使得香云纱这一国家级非遗重新带回到大众的视野,案件并未当庭宣判。
西樵“莨纱”制作人引用《广东省志·丝绸志》表示“莨纱绸”其实是“莨纱”与“莨绸”的合称。其中,“莨纱”原产于南海西樵、民乐一带,而“莨绸”多产于顺德勒流、沙滘、伦教一带。他认为,根据西樵老一辈描述开发的“莨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香云纱,而成功申请非遗的产自顺德的香云纱实际上只是“莨绸”,两者的织造工艺并不一样。(详情请点击 南海顺德“香云纱”之争)
近日,佛山中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采纳了冼达峰所提供的相关历史记载的同时,认为众被告的行为不构成虚假宣传和仿冒,驳回冼达峰的全部诉讼请求。
起因:
西樵莨纱制作人挑起“香云纱之争”
近年来业界对珠三角丝织面料的名字争论不休,这种以天然植物薯莨汁,加上珠三角特有的富含多种矿物质的河泥,经过多道工序染整而成的丝绸面料,究竟该叫香云纱,还是叫莨纱绸?坊间有着不同声音:一认为,纱经过晒莨染整后叫莨纱,绸经过晒莨染整后叫莨绸,合称为莨纱绸。用香云纱定义所有的莨纱绸是纱绸不分以偏盖全,且香云纱这个名字没有体现能够反映其工艺核心部分的“莨”。另一则认为,香云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穿着莨纱做的衣服走起路来声音响,且名气也响,所以叫“响云纱”,后来的人们根据谐音叫“香云纱”。
“香云纱”是一种历史悠久、工艺独特、轻薄柔软的丝绸面料。在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这一古老的技艺和产品得以重新焕发生机,也广为人所熟知。
广东植物薯莨富含单宁可用作染丝绸、棉布、鱼网。染整的丝绸统叫莨纱绸,纱与绸是以织物组织区分的,纱多为提花织物,香云纱是莨纱绸中的一个产品,明、清以来佛山的五丝、八丝、香云纱、光缎就誉满天下。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永乐年间,广东就开始生产并出口。清道光年间,佛山南海区晒莨染整造莨绸。鸦片战争前,广东丝织业的生产工具主要是“标梭平纹织机”,后来的同治年代,同处珠三角的番禺、南海、顺德等地,因自然和人文环境上的近似,都出现了莨绸的制作。1915年,西樵镇的程丙全、程绍江、程泽、程周等4人发明了“马鞍丝织提花绞综”,首创了纽眼通花的白坯纱。经过薯莨染整之后的莨纱,便是后来被称为香云纱的面料。
史料记载禅城大基尾(铺)、南海西樵在历史上都是莨纱绸的产地,佛山历史上生产莨纱绸以南海西樵、顺德伦教、禅城大基尾(铺)为著。20世纪初,广东佛山公记隆丝织厂是我国第一个工厂化生产莨纱的企业。及后广东玉鼎牌、佛山红棉牌(红棉厂)、帆船牌(公记隆)莨纱绸畅销世界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越穿着越油润乌亮,越穿着越轻快凉爽的纱绸是省港澳及南洋一带的时髦新颖的时装衣料。
然而,在祖籍南海西樵的“莨纱”制作人冼达峰看来,顺德的“香云纱”却并非真正的香云纱。冼达峰主张,依据《广东省志·丝绸志》《顺德县志》等资料,“莨纱”原产于南海西樵、民乐一带,而“莨绸”多产于顺德勒流、沙滘、伦教一带。两者的晒莨工艺、染整技艺相同,但是使用的原材料不同。前者是纱罗组织织物,有花纹,制成衣物后行动时会沙沙作响而称之为“响云纱”,谐音“香云纱”;后者则以平纹手拉机织成平纹织物,没有花纹,并非香云纱,而是“黑胶绸”。
一审:
被告行为不构成仿冒及虚假宣传
2021年10月11日,冼达峰将上述四名被告告上法庭,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进行了审理。冼达峰要求法院确认四被告宣传香云纱产品的行为为虚假宣传以及实施了混淆行为,判令四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在全国性媒体上公开道歉,连带赔偿500万损失等。
佛山中院在认定的事实中,采纳了冼达峰所主张的《广东省志·丝绸志》《顺德县志》内容,包括历史上记载莨纱为“香云纱”,莨绸一般称为黑胶绸等内容,但同时认为,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老治丞将其产品宣传为香云纱的行为,不构成虚假宣传和仿冒行为,驳回冼达峰的全部诉讼请求。冼达峰已表示不服判决并将会上诉。
理由一
申请国家非遗时强调的是“技艺”
冼达峰主张香云纱是莨纱,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宣传和经营的产品是莨绸或称为黑胶绸。佛山中院认为,无论是香云纱(莨纱)还是黑胶绸(莨绸),均是通过相同的晒莨工艺制作而成,区别在于原材料的不同。晒莨工艺属于传统技艺,成艺晒莨厂在2008年申报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将该工艺称为“香云纱染整技艺”,并无不当。
佛山中院还指出,香云纱染整技艺在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其主要特征是“采用植物染料薯莨为丝绸染色”“经过14道工序染色”,突出的是其制作工序,没有对其原材料是坯纱作出限定。
理由二
历史上香云纱的认知已被拓展
佛山中院认为,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将使用香云纱染整技术制作而成的产品统称为香云纱,主观上不具有仿冒莨纱产品、损害其他经营者的故意,不具有欺骗和误导消费者的故意,客观上亦不会使消费者对其产品性能、质量等方面产生误解而影响其购买选择。
佛山中院还指出,由于莨纱在20世纪80年代时工艺技术失传并停止生产,在过了将近30年后的2008年前后,绝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历史上香云纱的概念及其质量、性能缺乏认知,对于莨纱(香云纱)和莨绸(黑纱绸)的区别并不了解。
随着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多年来对香云纱染整技艺和香云纱产品的宣传和经营,消费者对于香云纱的认知随之确立,已拓展了历史上香云纱的认知,香云纱的国家质量技术要求和地方标准亦随之改变。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所宣传和制作的香云纱产品并未违反现有产品质量标准的定义,其行为不应被认定为虚假宣传和仿冒行为。
理由三:
因不符历史概念禁用有违公平原则
佛山中院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既要保护创造者的权益,也要保护传承者的权益。
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香云纱协会作为传承者和推动者付出极大的人力、物力,促进了香云纱染整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也促进了香云纱产品文化复兴和发扬光大。在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无主观恶意的情况下,如果仅因其经营的香云纱产品不符合历史上香云纱的概念,就禁止其继续使用香云纱的名称,无异于轻易否定成艺晒莨厂、新天成公司多年来所做的努力和投入,损害其长其累积的商业利益,显然有违反不正当竞争法倡导的公平、诚信原则,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
当事人说法
冼达峰:
宣传不能改头换面,须尊重历史
“我们国家是一个丝绸大国,就算是过了几千年,对一个传统工艺的概念岂能说改就改?我们必须尊重历史,不能说一种产品通过宣传,就可以变成了另一种产品,改头换面便成了香云纱。”冼达峰说,无论众被告之前做了多少投入和努力,也应该让他们马上停止这个行为,让香云纱慢慢恢复其历史上的真正面貌。
冼达峰表示,自己接下来将会向省高院提出上诉。“香云纱本来就是我们南海先民遗留下来的珍贵遗产,我这十多年来,一直在争取让更多人认识真正的香云纱,即使一直在一个小圈子里推广,但我也觉得值得。”他坦言,自己坚持上诉的原因,一是出于情感因素,二是由于商业利益。无论上诉的结果如何,他仍会把制作莨纱,也就是他认为的真正香云纱作为自己的一生的事业。
老治丞: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为了保护和传承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梁珠的徒弟、本案被告之一的老治丞表示,对于判决结果,他基本满意。而对于冼达峰的诉讼行为,他表示不能理解。“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宣传和保护香云纱,文化的传承需要全社会各界人士去共同努力,而不是试图去独占它。”
2020年拜师现场
香云纱非遗传人梁珠(中)和两名90后徒弟
对于法院采纳的《广东省志·丝绸志》《顺德县志》内容,老治丞说,他的师傅梁珠由香云纱最鼎盛到最艰难的时候,一直在从事和传承这项技艺,包括上述书籍在内的近代有关于香云纱的记载,都是由梁珠撰写或口述的,对于香云纱定义的描述,是梁珠当时出现了笔误或者口误。从为香云纱染整技艺申请非遗开始,他们就一直强调“工艺”本身而非产品,更不是原材料。
“结合时代的发展,我们始终都认为,香云纱是一种经过薯莨的晒盐工艺,以及广东珠江三角洲特有的河泥反应等特殊工序制作出来的丝织面料的产品,制作香云纱的原材料可以有很多种。”老治丞说。
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香云纱丝绸博物馆,香云纱织造技艺佛山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绍景用传统织机展示工艺流程(2021年4月23日新华社摄)。
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工人在用薯莨汁液进行染色
在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工人过滤染色用的薯莨汁液
香云纱俗称莨纱绸,是一种古老的手工染整技艺织造的丝绸面料。香云纱在染色过程中,只采用天然植物薯莨的汁液和含有高价铁离子的河泥,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等特点。2008年,香云纱染整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工人在晒莨,即将浸过薯莨水之后的绸匹置于草地上暴晒至干
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工人在晒莨,即将浸过薯莨水之后的绸匹置于草地上暴晒至干
顺德伦教的香云纱生产基地
来源节选:广州日报 新华网 C2000 网络等
相关链接:
作为纺织业的一哥,广东佛山溢达纺织明确拒绝在外国客户要求声明未采购新疆棉签字
六十年代初邓小平来到红棉丝织厂……
曾经的“红棉”,这里一定有你姨妈姑姐叔伯老表在——丹心洁!
讲咗曾经“红棉”,再说曾经“为民”——公记隆丝织厂的浮浮沉沉沉沉落
【适安里今昔】
从潘涌大街、公正市,到公正路,见证佛山人的“牙齿当金使”
各式金银首饰铺、首家女厕在这条佛山老街诞生